1、水泥砂漿干縮試模使用
水泥試樣應事先通過0.9mm方孔篩,記錄篩余物,并充分拌勻;標準砂(應符合國標的規定);試驗用水應是潔凈的淡水。
2.試驗室溫度和濕度
試體成型室溫度為17~25℃,相對濕度大于50%,水泥試樣、拌和水、標準砂、儀器和用具的溫度應與試驗室一致;試體干縮養護溫度(20±3)℃,相對濕度(50i±4)%。
3.膠砂組成
(1)灰砂比:膠砂中水泥與標準砂比例為1:2。水泥膠砂的干縮性測定應成型3條試體,成型時應稱取水泥試樣400g,標準砂800g。
(2)膠砂用水量:膠砂的用水量,按制成膠砂流動度達到130~140mm來確定。 4.試體成型
(1)試模的準備:成型前將試模擦凈,四周的模板與底座的接觸面上應涂干黃油,緊密裝配,防止漏漿,內壁均勻刷一薄層機油。然后將釘頭擦凈,在釘頭的圓頭端沾上少許干黃油,將釘頭嵌入試模孔中,并在孔內左右轉動,使釘頭與孔準確配合。
(2)膠砂的制備:
①測定水泥膠砂干縮性需成型3條試體,每3條試體需稱水泥試樣400g,準砂800g。
(2)膠砂用水量:膠砂的用水量,按制成膠砂流動度達到130~140mm來確定。
4.試體成型
(1)試模的準備:成型前將試模擦凈,四周的模板與底座的接觸面上應涂干黃油,緊密裝配,防止漏漿,內壁均勻刷一薄層機油。然后將釘頭擦凈,在釘頭的圓頭端沾上少許干黃油,將釘頭嵌入試模孔中,并在孔內左右轉動,使釘頭與孔準確配合。
(2)膠砂的制備:
①測定水泥膠砂干縮性需成型3條試體,每3條試體需稱水泥試樣400g,標準砂800g。 ②膠砂用水量為膠砂達到流動度要求時的水灰比計算并量取拌和水量。
②膠砂攪拌時,先將稱好的水泥與標準砂倒人攪拌鍋內,開動攪拌機.拌和5s后徐徐加水,20~30s加完,自開動機器起攪拌(180土5)s停車。將粘在葉片上的膠砂刮下,取下攪拌鍋。
(3)試體的成型:將已制備好的膠砂分兩層裝入兩端已裝有釘頭的試模內。*層膠砂裝入試模后,先用小刀來回劃實,尤其是釘頭兩側,必要時可多劃幾次,再用刮砂板刮去多于試模高度3/4的膠砂,然后用23mm×23mm方搗棒從釘頭內側開始,從一端向另一端順序地搗10次,返回搗10次,共搗壓20次,再用缺口搗棒在釘頭兩側各搗壓2次,然后將余下的膠砂裝入模內,同樣用小刀劃勻,刀劃之深度應透過*層膠砂表面,再用23mm×23mm搗棒從一端開始順序地搗壓12次,往返搗壓24次(每次搗壓時,先將搗棒接觸膠砂表面再用力搗壓。搗壓應均勻穩定,不得沖壓)。搗壓完畢,用小刀將試模邊緣的膠砂撥回試模內并用刮平,然后編號,放人溫度為(20土3)℃,相對濕度為90%以上的養護箱內養護。
5.試體養護、存放和測量
(1)試體自加水時算起,養護(24土2)h后脫模。然后將試體故人溫度為(20±1)℃的水中養護。如脫模有困難時,可延長脫模時間。所延長的時間應在試驗報告中注明,并從水養時間中扣除。
(2)試體在水中養護2天后,由水中取出,用濕布擦去表面水分和釘頭上的污垢,用比長儀測定初始讀數L0。比長儀使用的應用校正桿進行校準,確認其零點無誤情況下才能用于試體測量(零點是一個基準數,不一定是零)。測完初始讀數后應用校正桿重新檢查零點,如零點變動超過±l格,則整批試體應重新測定。接著將試體移人干縮養護濕度控制箱的箅條上養護,試體之間應留有間隙,同一
批出水試體可以放在一個養護單元里,*多可以放置兩組同時出水的試體,藥品盤上按每組0.5kg放置控制相對濕度的藥品。藥品一般可使用硫氰酸鉀固體,也可使用其他能控制規定相對濕度的鹽,但不能用對人體與環境有害的物質。關緊單元門,使其密閉與外部隔絕。箱體周圍環境溫度控制在(20±3)℃。此時藥品應能使單元內相對濕度為(50±4)%。
干縮試體也可放在能滿足規定相對濕度和溫度的條件下養護,但應在試驗報告中作特別說明,在結果有矛盾時以干縮養護濕度控制箱養護的結果為準。
(3)從試體放人箱中時算起在放置4d、11d、18d、25d時,(即從成型時算起為7d、14d、21d、28d時)分別取出測量長度。
(4)試體長度測量應在17~25℃的試驗室里進行,比長儀應在試驗室溫度下恒溫后才能使用。 (5)測量時試體在比長儀中的上、下位置,所有齡期都應相同。旋轉試體,使試體釘頭和比長儀正確接觸,指針擺不得大于2小格。讀數應記錄至0.005mm。
測量結束后,應用校正桿校準零點,當零點變動超過±1格時,整批試體應重新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