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22年,全球塑料產量達到4.003億噸,市場價值7120億美元,自2021年以來增長約1.6%。
【塑料機械網 熱點關注】歐洲研究機構nova最新報告顯示,中國2023年生物基塑料產能76.56萬噸,2026年擴張至253萬噸。到,中國2023年PLA和PBAT(主要是化石燃料)的年綜合產能為150萬噸,而實際產量僅為26萬噸。此外,到2025年,PLA和PBAT的年總產能預計將達到360萬噸。報告認為,這個行業存在潛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主要挑戰之一是擔心工業用生物質與食品的競爭。另一個獨特挑戰是政策驅動的結構性產能過剩,這在生物可降解市場尤為突出。
在過去20年中,中國已成為5G、可再生能源和電動汽車等戰略技術的全球領導者。這種主導地位可能會讓歐洲公司對競爭留下深刻印象和擔憂,同時也會引發人們對中國在這些領域跨越式發展的好奇。
為實現2060年凈零化學工業鋪平道路,使用可再生生物質生產生物基化學品是全球化學工業有希望的過渡解決方案之一。隨著中國和歐洲努力走這條路,歐洲化工行業可能也存在類似的問題:生物基工業在中國的地位如何?中歐能否找到一條合作共贏的發展之路?
本報告及時分析了2024年中國生物基和生物可降解塑料行業和市場。由于這是nova研究所首次對中國市場進行概述,該報告可能只涵蓋主導中國市場的關鍵產品。然而,它探討了關鍵的市場趨勢、政策動態、技術進步、主要市場參與者和增長機會。其目的是為歐洲化工公司提供切實可行的見解,以有效地駕馭中國市場,從而就中國的市場擴張或潛在合作伙伴關系做出明智的決定。值得注意的是,該報告闡述了自2020年以來生物基和可生物降解塑料市場的所有相關關鍵政策。此外,它還提供了通過深入的面對面采訪獲得的中國企業家的第一手市場見解。
同時,我們想指出的是,“生物基塑料”和“可生物降解塑料”屬于不同的分類。根據中國國家標準(GB/T 39514-2020和GB/T 20197-2006),“生物基塑料”是指全部或部分來源于生物質
原料的塑料,它們不一定可降解;而“可生物降解塑料”是指微生物在生命末期的特定條件下可生物降解的塑料??缮锝到馑芰?rdquo;可由生物基或化石原料制成。本報告概述了聚己二酸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的特性,這是一種源自化石資源的可生物降解塑料。它還描述了聚乳酸(PLA)和聚羥基烷酸酯(PHA)的性質,它們是生物基的且可生物降解的,以及聚酰胺(
PA)的性質。
中國:世界上最大的塑料生產國
2022年,全球塑料產量達到4.003億噸,市場價值7120億美元,自2021年以來增長約1.6%。亞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生產地區,約占55%的份額,其中中國占32%,2022年塑料產量為1.28億噸(生物降解材料研究院注,中國國家統計局2022年數據為1.15億噸)。
預計到2026年,中國生物基塑料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49%
中國的生物基塑料(bio-based plastics)盡管處于早期階段,但仍在經歷快速增長,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策激勵推動的。預計該行業將從2023年的765631噸大幅擴張至2026年的253萬噸,復合年增長率約為49%。
圖表:2019-2026E年中國生物塑料產能(百萬噸)
生物降解塑料市場的結構性產能過剩
政府政策對中國的生物降解塑料市場產生了重大影響,該市場一直在經歷產能過剩。自2020年以來,中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提振可生物降解塑料市場,為企業提供了大量資源和激勵措施。此外,私募股權公司也順應政策趨勢,對該行業進行投資。這些因素促進了行業增長,但也導致了結構性產能過剩,因為企業在不擔心財務損失的情況下擴大了未使用的產能。
到2023年,中國的PLA和PBAT(主要是化石燃料)的年綜合產能為150萬噸,而實際產量僅為26萬噸。此外,到2025年,PLA和PBAT的年總產能預計將達到360萬噸,平均復合年增長率為65%,但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增至250萬噸。這表明可生物降解塑料市場的產能過剩。
圖表:2021–2025E年可生物降解塑料(PLA和PBAT)產能
中國背景:符合轉型政策的“雙碳目標”
中國政府致力于推動生物基產業有兩個原因。首先,政府致力于實現《巴黎協定》概述的碳減排目標。其次,出于國家安全的考慮,它尋求減少對石油資源的依賴。
2020年,中國宣布了新的目標: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達到峰值,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通常被稱為“雙碳目標”。目前的預測顯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很可能在2024年進入結構性下降。
此外,中國的石化行業嚴重依賴進口石油。預測顯示,2020年至2030年的平均對外依存度將達到76%,這就迫切需要中國政府采取戰略行動。中國石化行業已經開始向更可持續的模式進行重大轉型。
影響生物基和生物降解塑料行業的關鍵政策
nova研究所的最新報告重點介紹了中國自2021年以來的最新政策。2021年出臺的重要政策之一是《生物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這是中國國家生物經濟戰略的重要里程碑。該計劃將創新驅動發展作為其核心原則,旨在建設一支生物技術方面的國家戰略力量。
遵循這一戰略,中國政府實施了一系列促進生物基和生物降解材料及化學品發展的政策法規,包括2023年發布的《加快非糧生物基材料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這一引人注目的政策旨在,到2050年,部分非糧生物基產品競爭力與化石基產品相當。該計劃可能會對生物基產業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
主要發現1:中國企業家對企業增長的堅定信心
我們對八家中國公司的深入采訪證實了我們的初步估計和案頭研究結果,揭示了中國生物產業的蓬勃發展。企業家們對擴大業務表示了強烈的信心,許多人強調了當前業務發展的大好時機。
主要發現2:中國生物基塑料行業的市場驅動力
首先,政府的激勵政策起著關鍵作用。中國政府認為生物產業有可能支持其“雙碳”計劃,這導致了近年來各種激勵政策和法規的實施。
第二,現有化學工業的存在意義重大。中國成熟的化工行業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價值鏈,使創新的生物基初創企業能夠找到合作伙伴,將其產品產業化。
第三,國內市場的巨大潛力是生物基產業的主要驅動力。預測顯示,到2026年,中國對生物基塑料的需求將激增至253萬噸。
此外,中國擁有相對強大和活躍的融資體系,尤其是私募股權(PE)和風險投資VC)。盡管2020年后,由于中國更廣泛的經濟衰退,該行業的整體交易有所減弱,但PE和VC仍活躍在5G、綠色能源和生物基行業等新興和戰略性行業。
關鍵發現3:中國生物塑料行業面臨的潛在風險
這個行業存在潛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中國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是擔心工業用生物質與食品的競爭。糧食安全是中國政府的首要任務,導致政策調整,將糧食優先用于糧食和飼料目的,同時鼓勵生物產業去探索替代為生物質原料。然而,一些關鍵問題出現了:該行業對玉米或小麥等現有原料的依賴可持續性如何?向非糧生物質原料過渡涉及哪些挑戰?
中國的另一個挑戰是政策驅動的結構性產能過剩,這在生物可降解市場尤為突出。為了緩解這些風險,一些公司正計劃向國際市場擴張,一些公司專注于提高其核心技術競爭力,而更多的公司則選擇停止投資項目以應對這些挑戰。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