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國資委聯合發布《關于鞏固回升向好趨勢加力振作工業經濟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為機械工業穩增長提供了新的政策保障。
【塑料機械網 熱點關注】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經濟增長的主體和引擎,機械工業是工業和制造業的支柱,機械工業穩增長為工業經濟穩增長乃至國民經濟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國資委聯合發布《關于鞏固回升向好趨勢加力振作工業經濟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為機械工業穩增長提供了新的政策保障。
《通知》除了總體要求和保障措施以外,主要從四大方面振作工業經濟,包括多措并舉,夯實工業經濟回穩基礎;分業施策,強化重點產業穩定發展;分區施策,促進各地區工業經濟協同發展;分企施策,持續提升企業活力。
在多措并舉,夯實工業經濟回穩基礎方面,《通知》提到,要進一步擴大汽車消費,落實好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階段性減半征收購置稅、新能源汽車免征購置稅延續等優惠政策,啟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城市試點,以及深入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加強關鍵軟件、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供應保障和協同儲備,統籌推動汽車芯片推廣應用、技術攻關等工作,進一步拓展供應渠道等。
在分業施策,強化重點產業穩定發展方面,要落實落細工業領域以及石化化工、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重點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健全綠色制造體系,加快節能降碳裝備技術推廣應用,以及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提高燃氣輪機、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高端數控機床等重大技術裝備自主設計和系統集成能力等等。
——《關于鞏固回升向好趨勢加力振作工業經濟的通知》解讀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 余曉暉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工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國民經濟的增長引擎,工業穩則經濟穩。鞏固回升向好趨勢,加力振作工業經濟,是當前和未來一個階段的重中之重。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國資委聯合制定出臺《關于鞏固回升向好趨勢加力振作工業經濟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精準施策、多維發力,將為工業經濟進一步穩定恢復注入新動能、拓展新空間。
一、鞏固工業經濟回升向好趨勢仍需政策助力
今年以來,工業經濟積極應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和國內外超預期因素沖擊,持續發揮國民經濟“壓艙石”作用。前10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呈現出總體積極恢復、新動能增勢良好和結構持續優化等特點。這得益于工業經濟強大韌性,更離不開堅實政策托底。黨中央、國務院果斷決策,先后出臺扎實穩住經濟33條一攬子政策及19條接續政策,國務院常務會議密集部署財政金融政策工具支持重大項目建設和設備更新改造等政策舉措。工業和信息化部加快落實穩經濟大盤各項政策措施,在穩定工業經濟運行、保障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幫扶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等方面持續發力,取得了積極成效。
與此同時,也要看到當前國際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內市場需求恢復不足,經濟循環斷堵猶存,企業生產經營仍面臨不少困難,近期局部地區疫情多發散發也對工業經濟穩定恢復造成一定沖擊。鞏固回升向好勢頭、實現四季度進一步回穩向上,尤其是保障明年實現平穩開局仍需政策助力。
在此背景下,《通知》出臺正當其時、十分必要。一是有利于前后接續、加力提效,抓住當前工業經濟恢復的重要窗口期,緊密銜接已出臺的各項穩增長政策措施,發揮政策疊加組合效應。二是有利于提振信心、凝聚合力,通過強化目標引導、明確重點任務和完善保障措施,支持有條件的地區、行業和大型企業錨定全年預期目標,突出工作重點,爭取最好結果。三是有利于提質升級、行穩致遠,用好產業結構調整有利時機,堅持長短結合,統籌發展和安全,久久為功推進補短板、鍛長板、強基礎、促融合,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實現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提振舉措更加注重精準發力多方協同
《通知》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從暢通經濟循環,壯大發展新動能以及匯聚各方力量方面提出了14條政策舉措,注重挖掘增量政策空間,也更加注重精準發力和多方協同。
(一)聚焦痛點,以供需兩端同時發力夯實回穩基礎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當前,需求側面臨內需不振與外需收縮碰頭,供給側突出表現為產業鏈供應鏈存在堵點卡點和短板弱項。《通知》聚焦消除工業經濟循環痛點,供需兩端協同發力,夯實持續恢復基礎。
需求側投資、消費、出口并行發力。一是加快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形成實物工作量。通過加快“十四五”重大項目建設、引導新一輪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投資等途徑擴大有效投資,發揮投資對工業增長的關鍵作用。二是深挖市場潛能擴大消費需求。落實好汽車消費稅收優惠接續政策促進汽車等大宗消費,支持舉辦家電、綠色建材等促消費活動,積極挖掘信息消費、農村消費潛力。三是穩定工業產品出口。重點從穩定外貿產業鏈、提高物流效率、發展外貿新業態等方面支持工業出口促穩提質。
供給側聚焦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在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方面,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工業生產,建立應對重大突發事件沖擊常態化協調機制,指導企業做好應急預案和物資儲備。在強基礎補短板方面,深入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針對汽車芯片短缺問題,統籌推動汽車芯片推廣應用、技術攻關和產能提升,努力拓展供應渠道。在保障能源資源供應方面,積極發揮煤電油氣運保障工作部際協調機制作用,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指導各地制定保供應急預案,確保有序供應。
(二)壯大動能,以培育打造新引擎激發內生動力
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是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增強經濟發展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通知》圍繞區域、產業發展新態勢,推動打造新增長引擎。
以集群和試驗區為抓手構建一批區域增長極。先進制造業集群是產業分工深化和集聚發展的高級形式,擁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是制造強國的重要標志。《通知》提出,深入實施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專項行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等重點領域,推進國家級集群向世界級集群培育提升,啟動創建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構建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區域增長極。
以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為契機構建一批新增長引擎。產業升級、消費升級對數字經濟發展產生巨大需求,需要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以新動能推動新發展,構筑新的增長引擎。《通知》提出,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深化“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并深入推進5G規模化應用。
(三)集聚力量,以分業分區分企施策激發主體活力
鞏固工業經濟回升向好趨勢,重點在行業,關鍵在地方,主體是企業。《通知》加強分類指導,明確重點行業、重點地區及不同類型企業穩增長的著力點和主攻方向。
行業方面,堅持分業施策、突出重點,統籌推進強基礎、補短板、鍛長板、育集群、建生態各項工作。原材料行業重在提質增效,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做好大宗原材料保供穩價,提升戰略性資源供應保障能力;裝備制造業重在鞏固良好勢頭,促進新能源汽車、農機裝備、能源電子等重點行業創新發展;消費品行業重在加快恢復,推動輕工、紡織、醫藥等行業提質升級和需求擴容。
地區方面,加強央地聯動、區域協作,充分發揮區位比較優勢實現協同發展。東部工業大省要勇挑穩定工業大梁,加快推進產業優化升級,提升經濟發展質量;中西部地區發揮區位優勢,積極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能源原材料大省著力穩生產增效益,支持符合條件的高載能行業集聚;東北地區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支持中央企業發展,不斷完善有利于民營經濟發展的經濟社會環境。
企業方面,注重分企施策、融通發展,充分發揮不同規模、不同所有制企業的積極性。大型企業要充分發揮“頂梁柱”作用,加強生產運行調度、做好能源糧食安全托底和保供穩價,發揮融通帶動作用;對中小和民營企業,加力支持優質企業培育和專精特新發展,培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對外資企業,強化服務保障,營造良好環境,堅定其在華投資信心。
三、強化保障措施加快政策落地見效
有效應對風險挑戰,強力振作工業經濟,對各級政府部門提高經濟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通知》堅持系統觀念,著力完善工作機制,從三個方面明確了保障措施。
落實主體責任,加強政策協同。《通知》要求各方面在思想和行動上提高站位。各地完善工業穩增長協調機制,狠抓政策落實。有關部門結合職能職責,積極推出政策舉措。
用好用足政策,優化發展環境。深入落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政策,用足用好相關財稅金融政策。引導金融加大實體經濟支持力度,發揮產融合作平臺作用,促進重點產業創新發展。做好中小企業紓困解難,強化融資擔保、紓困專項資金等支持。
加強監測調度,注重督導激勵。提高調度頻次,加強預警研判,做好政策儲備。依托“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市(州)”申報、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評價等重點工作,強化督導激勵。同時做好各地穩增長典型案例挖掘。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