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我國目前塑料垃圾回收進度加快,“變廢為寶”的再利用率也顯見提升。技術的更迭和創新是內因,對塑料垃圾污染治理的力度加大,以及環保意識的提升是主因。應對“白色污染”的“中國方案”被世界認可,這與全社會的同心聚力分不開。
【塑料機械網 熱點關注】《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公開征求意見,“限塑10條”引發一波又一波關注。
海南省生態環境廳日前表示,已經有30多家企業獲得了海南省電子監管碼,該電子監管碼將為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市場監管、質量監督抽查和產品追溯提供便利。
內蒙古在全區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按照3個時間段,分步驟、分領域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
浙江省“治塑”要求升級,將重點聚焦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賓館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快遞塑料包裝4類塑料制品污染。
《上海市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實施方案》已經印發,基本思路是“禁限一批、替代一批、規范一批”。
......
諸如此類的“禁塑”行動層出不窮,相對“限塑”具備了更加強硬的姿態。
當然,在此背景下,業界難免還是會在“塑料回收”和“生物降解塑料”天平的兩端不斷探索。
專家分析后給出的答案是,一方面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推廣目前,或者在未來的3、5年內都將面臨成本問題,所以進度不會太快。另一方面,資源回收再利用是循環經濟發展大框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塑料回收不僅是當下治理塑料污染的速成解決方案,也會成為可持續發展方案。而可降解塑料制品,是源頭減量的可靠方案,也會是塑料制品產業發展未來趨勢。
權衡利弊,各有千秋。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目前塑料垃圾回收進度加快,“變廢為寶”的再利用率也顯見提升。技術的更迭和創新是內因,對塑料垃圾污染治理的力度加大,以及環保意識的提升是主因。
應對“白色污染”的“中國方案”被世界認可,這與全社會的同心聚力分不開。
從2007年的“限塑令”開始,到新版固廢法對塑料污染防治的重視,再到明確“禁塑”時間表,以及針對快遞包裝、農用薄膜等重要領域進行規范,和聚焦海洋微塑料污染,逐步禁止“洋垃圾”入境......可謂步步為營。
塑料污染治理各條線的工作制度正在逐步完善,各項制度都已經公布,全國已經有29個省份出臺了省級實施方案,海南、浙江等省市打先鋒、創試點,接下來就是檢驗成效,查缺補漏。
經過一輪又一輪發展,我國已經具備*的廢塑料回收利用和處置能力,全國廢塑料材料級回收率也突破了30%,可以比肩美日歐發達國家和地區。數據顯示,單論PET飲料瓶,我國回收率已經達到了94%以上。
還是那句話,“塑戰”要速決。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