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覺醒,塑料帶來的憂慮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審視塑料對環境造成的傷害。
【塑料機械網 編輯視角】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作為一個專門為世界環境保護而設立的節日,其主要目的就是在于提高民眾對于現有環境問題的意識,并動員民眾參與到環保運動中,通過綠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覺醒,塑料帶來的憂慮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審視塑料對環境造成的傷害。
“隱形殺手”微塑料的威脅
據了解,每年生產的塑料超過3億噸,其中約有200萬至800萬噸塑料會進入海洋。那些尺寸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就是微塑料,它們的化學性質較為穩定,難以降解,可以在海里存在數百甚至數千年。
近年來,我國持續開展微塑料調查與研究。在“向陽紅01”船航次中,科考隊員獲得了近千份海水濾膜樣品。初步數據分析發現,微塑料在各大洋廣泛存在,特別是在一些洋流匯集區豐度更高,并且在南極地區的海水中也有微塑料存在。
消減海洋塑料垃圾
2019年11月7日,“消減海洋塑料垃圾-2019上海論壇”在崇明舉行,論壇上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會、聯合國環境署等機構專家及各國的政府官員共同探討了解決海洋塑料垃圾問題的挑戰、機遇和戰略,以及促進垃圾消減塑料循環以及塑料的可持續生命周期管理等話題,并發布了《消減海洋塑料垃圾——2019上海論壇宣言》,為未來在海洋塑料垃圾的探索、檢測和治理等方面提出了倡議。
事實上,我國一直沒有放松對海洋塑料垃圾的治理,并已采取了一系列積極措施,主要歸納為六點:推動無害化處理、加強專項治理、強化大眾參與、開展監測評價、加大科學研究、參與合作。
2007年,我國就開始將海洋垃圾納入海洋環境例行檢測范圍。
2016年,將海洋微塑料納入海洋環境常規監測范圍并已經組織開展了海洋微塑料試點監測和專項研究。
2017年,還成立了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研究中心,在大洋、極地開展了海洋微塑料的監測活動。
此外,近年來我國出席并于多個論壇會議上達成了關于海洋塑料垃圾問題的計劃及聲明。如聯合國環境署區域海行動計劃、《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東亞峰會領導人關于應對海洋塑料垃圾的聲明》、《G20海洋垃圾行動計劃的實施框架》等,致力于海洋塑料垃圾治理體系的建設并推進攜手共同解決海洋塑料垃圾問題。
出臺塑料制品禁限名錄,實行垃圾分類
隨著塑料污染問題的加重,我國愈加重視。
2020年1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了新版限塑令——《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對四個重點領域(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賓館酒店一次性用品、快速塑料包裝)的塑料使用進行了限制。
2019年,隨著《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進入正式實施期,一場全國性的垃圾分類拉開序幕。緊隨上海,北京、天津、重慶、廣州、杭州、武漢、成都等城市都逐步開展或者強化強制性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以及實施相應的處罰制度。
知識鏈接:世界自然基金會曾經呼吁各國
•同意訂立一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條約,以杜絕塑料污染泄露至海洋。
•基于條約承諾,制定塑料減量、回收及管理的*目標,包括建立可以體現塑料問題跨國性的高透明度報告機制。
•部署合適的政策工具。鼓勵制造和使用再生塑料而非新塑料,并鼓勵創新,使用可行的、對環境影響較小的塑料替代品。
•與行業和民間社會團體合作,確保將塑料的生產、消費、廢棄物管理和回收利用作為一個整體,利用基于系統的方法,避免采取單獨、分散或象征性的政策行動。
•在國內和以出口塑料垃圾為處理方式的國家投資建立對生態無害的垃圾管理系統,以保障長期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
•制定有效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法律法規,將其作為所有塑料生產行業的政策機制,以確保企業在收集、減量、重復使用、回收利用和管理其貿易鏈產生的塑料垃圾方面,承擔更多的責任。
•對塑料系統中所有利益相關方在生產、收集和廢棄物管理的所有政策實施上,進行充分的監測和合規管理。
•在適當的各級地方開展工作,并加大對城市管理方法的投入,以建立健全的管理計劃和透明會計機制,來防治塑料泄露至水系統或進入其他管理不當的廢棄物處理機制中。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